成品免费网站wm.入口尿尿大全_嫩叶草一区一三四区四区_伊园甸乐园入口2024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平职大 → 校园文化
本义入手,事半功倍(范学东)
发布时间:【2009-04-28】

本义入手  事半功倍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范学东

 

在我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史书记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理解好、把握好、贯彻好科学发展观”。按照史书记要求,由我在今天的集中学习会上做个中心发言,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体会。我感到,要理解好科学发展观,前提是必须把胡锦涛同志概括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四句话背下来,并铭刻在脑海里,反复琢磨。哪四句话呢?就是:“第一定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共35个字。关键是7个核心词,即:发展,人本,全面,协调,持续,统筹,兼顾。背下来之后,从哪里入手加深理解呢:我体会,应从这四句话特别是这七个核心词的本义入手,进而再深入理解它的引申意义。也就是从根上入手,这样才能深得要领,否则,就会主次不分,逻辑不清,枝蔓横生,雾里看花,似懂非懂。

下面我就重点谈谈我对这四句话的理解。

第一句话,叫做“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词是“发展”。

“发展”的本义,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是指如何把事物指向前进的意思。是相对于“停滞”和“后退”而言的。那么,这里的“发展”是单指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是单指人类的发展还是自然界的发展?都不是,答案是在第二句、第三句里出现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发展,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是自然和社会的共同发展。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以“发展”为命题的理论或理念。所以,把“发展”定位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正如胡总书记讲:“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第二句话,叫做“核心是以人为本”。核心词可简化为“人本”。

“本”是什么意思?原义是指“树根”。引申为根本、本源,还可引申为做事的“初宗”、宗旨或叫“出发点”“落脚点”。由此看来,“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宗旨、为出发点、落脚点。那么,如何全面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呢?

首先,“以人为本”是相对“物”而言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或本质要求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物。无论是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还是改造自然和美化自然,如果基本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人”这个核心便失去了意义。那些以“拜金”主义为人生信条的集团或个人的发展观就是以物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比如那些黑心矿主、黑心商人和诈骗抢劫犯等等,他们的出发点就是钱财而不是人。还有那种为了保护一般性财产而不惜丢掉性命的“见义勇为”,都是有悖“人本”理念的。去年汶川大地震时我们党和政府态度鲜明、行动果断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灾害面前任何一个人都比国宝大熊猫更珍贵,只要有万分之一生还的可能就要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救援。

其次,“以人为本”是相对于神而言的。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人、神一直就是相伴而生,残酷斗争的。虽然这过程中的人是形形色色的,神也是形形色色的,但总的说是对立的两个阵营。一些集团或个人为了保护所谓“神”的地位、尊严而剥夺人的尊严幸福甚至生命。“以人为本”就是庄严宣告:在人面前,请诸“神”退位!

再次,“以人为本”是相对于“君本”和“官本”而言的。就“人”而言,包括“君”,也包括“官”。但这里的“人”却是特指“中国最广大人民”而言的,绝不是以官为本。那么为什么不提“以民为本”呢?因为“官”(包括最大的官即“君”),和民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官”这个阶层也是“人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单纯的讲“以官为本”或是“以民为本”,只能造成官民的对立,促使官民无畏的争斗,哪还有发展而言?所以,科学发展观里的“以人为本” 虽然也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进步成分,但与之却有本质的区别。那么,“以人为本”是不是等同于近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呢?也不是。近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权,张扬个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确实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西方的人本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基本追求的,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个人利益至上。同时,西方人本主义离开具体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保护统治地位服务的,是唯心主义的东西,早已遭到马克思的尖锐批判。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以人为本”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充分体现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明确了“以人为本”是指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之后,还有一点应该明白,那就是:“以人为本”并不等于“以本代末”,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求末。所以,在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上我们认识必须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否则,对这个“核心”问题认识错误或者有偏差,那么对其它方面的认识就不可能正确。

第三句话,叫做“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的本文是指“全体方面的总和”,是相对于“片面”而言的。强调出发点的整体性,绝不单纯指经济,更不是单单指经济中的GDP,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发展的总和。如比一个人的话,就是躯体、肢干、五脏六腑都得有。

“协调”的本义是指“配合得适当”。是指发展要有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如果比作人的话,就是人体的各个要素都得正常运转。否则,血管堵塞,胃肠梗堵,神经错乱就不叫协调。拿我们学校来说,就是从招生到就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一切顺畅便是协调发展,否则,哪一个环节不能正常运转,都不是协调发展。

“持续”的本义是“延续不断”。可持续,就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还应保证长远发展。

概括起来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的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与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应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

全面,强调的是不能以偏概全,挂一漏万;协调,强调的是不能主次不分,运行无序;可持续,强调的是不能忽高忽低,大起大落。

第四句话,叫做“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的本义,是指统一筹划。“兼顾”的本义,是指同时照顾几个方面。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全党、全国来说,中国要发展,就必然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一个单位的发展来看,也必须统筹兼顾。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既要分出主次,又要分出轻重缓急才能成功。这是根本方法,是方法论而不是做事的具体方法。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离开这一根本方法,任何事都办不好,甚至南辕北辙。

以上是我分别对“科学发展观”四句话的本义和部分引申意义的理解。这四句话,各有特定含义,又相互勾连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因为这四句话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其中,第一句话是开宗明义,指出“命题”,告诉我们“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理论;第二句话告诉我们这一理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以人为本”;第三句话告诉我们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应该做到哪些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即全面、协调、可持续;第四句话是告诉我们怎么做,即统筹兼顾。这些论述十分简洁精辟,内在逻辑鲜明。这四句话35个字特别是这7个核心词缺一个都难以形成“科学发展观”这个重要理念,只能说是“论”而不能成其为“观”。

也只有把这四句话放到一起来理解,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以胡锦涛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智慧和理论创新。因为这四句话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在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中央集体的文献中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地都曾提到,但往往受制于当时的影响和局限,并未形成对“发展”的系统论述,有的只是为解决当时矛盾和问题的一事一议,有的是内涵并不十分清晰的只言片语,未能形成科学体系,加之一些人机械片面的理解和盲目行动,使我国的发展特别是某些地方的发展一度偏离了科学的轨道。比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小平南巡时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在当时是非常英明正确的论断,但后来被一些人错误理解为“发展”就是指经济建设、就是GDP,结果硬是把小平强调的“发展”推向极端甚至反面,造成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失衡,建设与环境的失衡,物质与道德的失衡,人与自然的失衡。面对这种形势,六年前,胡锦涛同志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命题,并逐步进行探讨充实,在党的十七大最终形成体系,写进党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之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并不是因为它论述的是发展,而是因为它论述的是如何“科学发展”。这里所说的“科学”,并不是科学技术的科学,而是指“合乎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意思。这是最具亮点的创新之处,也是这一理论的核心价值所在。所以,我们在理解“科学发展观”时,应该把“科学”和“发展”放在一起来体会,才能领悟得更加正确和深刻,如果把“科学”和“发展”分解开来,就会索然无味。所以,我认为,这一理论的基点在“科学”二字,深义也在“科学”二字。实践也已反复证明,不以科学为前提的发展,虽然也会让人激动,但只能是一时、一事或局部之利,最终会受到惩罚,吃尽苦头。只有在科学轨道上的发展,才能让一个国家和人民尝到不尽的甜头。

“科学”二字如此重要,那么,在阐释科学发展观内涵和实质的四句话中怎么没有看到“科学”二字呢?我认为,“科学”二字就蕴含在这四句话的逻辑关系里面,就体现在我们对这四句话的正确理解和正确把握里面。

这里所说的“科学”,是指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凡是符合发展规律的理解才是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解,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阐释的理念,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根据的,因此,它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而且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长期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也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所以,我们会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自学地接受和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符合规律,顺应潮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0094月上旬在全校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集中学习时的中心发言)

关闭本页
Copyright 1983-2013 四平职业大学 网站域名:english.statinstucco.cn
地址:四平市铁东区沥山路5117号 招办:0434-3304766 校办:0434-3304444 传真:0434-3304848
备案:吉ICP备20000789号-1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版本:2013建校30年纪念版
满城县| 城固县| 桐城市| 阿图什市| 集安市| 镇原县| 乐昌市| 清远市| 焉耆| 香河县|